前陣子有商家吐槽,一場梅雨過后,倉庫里的服裝全發了霉,金屬配件銹成一團,直接損失幾十萬。
別覺得夸張,潮濕這東西看著不起眼,卻是倉儲里藏得最深的 “偷錢賊”—— 紙箱變軟、標簽模糊還算輕的,要是名貴面料、電子配件受潮,整批貨都得報廢。
其實防潮不用瞎折騰,做好這五步,再潮濕的天氣也能護住庫存。 01 / 通風:給倉庫 “透透氣” 通風是最基礎的防潮招,但可不是隨便開窗就行。 巧用自然風:在天氣晴朗、濕度較低的時段(如上午10點至下午4點),打開倉庫對向的門窗,形成空氣對流,帶走內部濕氣。 善用機械通風:在自然通風不足時,可借助大功率排風扇或工業循環扇,強制空氣流動,避免角落或貨堆中心濕氣積聚。 02 / 除濕:把濕氣 “抓出來” 在濕度較高的地區或季節,僅靠通風遠遠不夠,必須借助專業設備主動除濕。 選擇合適除濕機:根據倉庫面積和當地氣候特點,配置相應除濕量的工業除濕機,并確保排水通暢。 合理布局設備:除濕機應放置在空氣流通處,大型倉庫需要多點布局,避免留下除濕死角。 空調輔助:部分倉儲空調自帶除濕模式,可以作為輔助手段,但需綜合考慮能耗成本。 記住,大部分貨物的安全濕度在 50%-65% 之間,超過這個數就得趕緊啟動設備。 03 / 防漏:從源頭堵死濕氣 “入口” 倉庫的建筑結構本身是防潮的重要關口,地面和墻面是濕氣最容易鉆進來的地方。 地面防潮:新建倉庫應鋪設專業防潮層;現有倉庫可通過涂刷防潮涂料或鋪設防潮墊進行改善。同時要定期檢查地面裂縫,及時修補。 墻面與屋頂防護:定期檢查墻壁、屋頂是否有滲漏跡象,發現問題立即維修。易受潮的內墻可加裝防潮板或涂刷防潮涂料。 04 / 存貨:讓貨物 “遠離” 濕氣 貨物放得不對,再好的防潮設備也白搭。 首先記住:絕對不能直接放地上!哪怕是看著干燥的水泥地,也會慢慢返潮,一定要用標準托盤架起來,用貨架存更好,能離地面濕氣更遠。 保持合理間距:堆貨的時候別堆太密,貨物之間、貨物和墻之間至少留 10-15 厘米空隙,空氣能流通才不容易悶出潮氣。 必要密封保護:對怕潮貨物使用防潮袋、真空包裝或在包裝內放置干燥劑,為貴重物品提供雙重保障。 05 / 監控:提前預警,建立預防體系 防潮的關鍵是 “防患于未然”。 倉庫不同地方都得裝溫濕度計,門口、角落、貨架間都要有,最好是能記數據的電子式,方便隨時看情況。一旦濕度超了安全線,馬上開除濕機、加強通風。 每天都要巡查倉庫,看地面有沒有積水、貨物包裝有沒有變軟。 除濕機、風扇這些設備也得定期維護,清理一下過濾網,保證它能正常干活。 梅雨季、回南天之前,更要提前檢查設備、補夠干燥劑,做好應急準備。 其實倉庫防潮就是場 “持久戰”,單一招術不管用,得把通風、除濕、防漏、存貨、監控這五步串起來,形成立體防護。畢竟庫存是商家的命脈,早把防潮防線筑起來,才能少受損失、多省心。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