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商家都踩過倉儲的坑:補貨不及時斷貨流失訂單,盤點要關店耗一整天,退貨處理亂得像 “一鍋粥”…… 其實倉儲效率高低,全看作業流程規不規范。
流程順了,出錯率降了,效率自然往上走。
作為扎根華東核心物流節點、年處理 2000 萬單的倉配服務商,天馬云倉總結了 7 大核心作業規范,從進貨到退貨全鏈路幫你提效,新手也能直接套用。 01 / 進貨:實時補貨,少壓貨不缺貨 進貨最怕 “憑感覺”—— 要么壓貨占資金,要么斷貨接不了單。規范操作得靠 “實時核對”: 業務員拿手持終端當場調后臺數據,和實際庫存一一對照,打印出對照表就能判斷要不要補貨。確定補貨后直接在終端下訂單,最快速度調貨; 要是有滯銷品,也能當場發起退貨,讓庫存始終 “不多不少”。 對多渠道的組合訂單,還能走 “交叉駁運”:貨物到倉后不入庫,直接按客戶需求分類,轉手就發走,省掉出入庫的麻煩,尤其適合大促期間的緊急訂單。 02 / 收貨:逐件核對,錯貨壞貨早攔住 供貨商送貨過來,最怕 “貨不對板” 事后扯皮。規范的收貨流程得做到 “全程留痕”: 驗收員用終端調出訂單,對照貨品的編碼、數量、保質期、條形碼等信息逐件核對,系統沒授權根本改不了訂單,杜絕人為出錯。 核對完按確認鍵,收貨時間、收貨人自動上傳系統,再打印清單存檔。發現少貨、壞貨,直接拒收,不用吃 “啞巴虧”。 03 / 貨位:精準定位,找貨不用瞎轉悠 倉庫大了找貨像 “捉迷藏”?關鍵在 “條碼定位 + 系統管理”: 用手持掃一下商品條碼,立馬顯示具體位置,比如 “A 貨區 B 道 C 架 2 層”,叉車直接送到位。 通過終端還能實時看貨位剩多少空間、能放多少貨,貨架、工具的位置也能在系統里追蹤,就算堆錯了也能快速修正,不會出現 “系統有貨現場找不到” 的情況。 天馬云倉 800 萬件常備現貨能擺得井井有條,靠的就是這套貨位管理法。 04 / 盤點:不用關店,邊盤邊出不耽誤 傳統盤點要關門停業,耗人耗力還不準。現在用手持終端就能搞定 “動態盤點”: 盤點時掃一下商品條碼,數據實時傳到后臺系統,一邊采集一邊處理,不用等關門就能盤。哪怕大促期間單量再大,也能抽時間分區域盤點,靈活性拉滿,數據還比人工統計準得多。 05 / 查詢:隨時隨地,庫存訂單全掌握 老板想查庫存、員工要核訂單,總不能天天守在倉庫。規范的查詢流程得 “夠靈活”: 不管在辦公室還是外出,用終端就能查商品信息、庫存情況、訂單進度,變價、校驗也能當場核對。總經理現場指揮、員工現場處理問題都方便,不用來回打電話問,溝通效率直接翻倍。 06 / 揀選:智能路徑,揀貨快還不出錯 揀貨是倉庫最費時間的環節,規范操作要 “減步驟、提速度”: 天馬云倉靠自研 WMS 系統優化揀貨路徑,壓縮走動距離;搭配自動化分揀線,按平臺自動分貨,不用人工挑揀。對拆零、整箱貨品還有不同方案,比如 “貨到人” 揀選,不用員工來回跑,再加上緩存排序技術,揀貨速度比傳統方式快 3 倍,錯誤率低至 0.0007%。 07 / 退貨:系統同步,庫存自動更省心 退貨亂了容易拖慢周轉,規范流程得 “系統聯動”: 發起退廠通知后,系統自動加 “待出量”;把資料傳到配送中心,等回單后登錄系統,庫存就自動調整了。天馬云倉還會給退貨全程錄像留痕,質檢狀態實時同步系統,商家打開后臺就能看進度,不用天天催倉管。 其實倉儲效率的核心,從來不是 “拼命加班”,而是 “流程規范”。天馬云倉這套作業方法,幫無數商家把出庫效率提上去、錯誤率降下來。要是你也在被找貨慢、盤點亂、退貨煩等問題困擾,不如試試這些規范操作 —— 專業的流程,才是效率的底氣!












